二十六,决裂(1 / 1)

这太极拳经杨露禅、武禹襄、吴鉴泉、王茂斋等传承开来,名声大振,天下人都知这太极拳乃第一功夫。但杨露禅、武禹襄、吴鉴泉等不敢居功自傲,对外均称陈氏太极拳为太极拳之祖,故前往陈家沟学拳者络绎不绝,声势浩大。这杨露禅、武禹襄、吴鉴泉等也不与陈家沟争夺,逐渐地,这陈氏太极拳就成为了天下太极拳的领袖、标杆,甚至成为了内家拳的翘楚,其影响力很快盖过形意拳和八卦掌。

此时,杨露禅、武禹襄、吴鉴泉,包括孙禄堂等人,才意识到,自己尊师重道,不敢公开反对陈氏太极拳的双重的结果,恐怕会给太极拳的传承发展带来严重倒退。

杨露禅、武禹襄,已经将太极拳改为单重,才将太极拳扬名天下,但陈氏太极拳却依然延续双重弓马步、挺胸拔背之势。

而杨露禅跟随陈长兴十八年,无论如何还是不敢公开反陈氏太极拳的。

武禹襄为了太极拳的传承发展,决定要公开太极拳双重之错误的真相,但是他也不便公开反对陈氏太极拳。

于是,武禹襄想出一个妙计。

一日,武禹襄以做寿之名召集不少各派内家拳名人集聚家中,其长兄武澄清亦从河南回来祝寿,并且当着众人之面称给武禹襄带回一件大礼,即王宗岳所写的《太极拳论》。众人都是习武之人,这拳论就算是天下最珍贵之物了。

武禹襄当着众人之面打开拳论,大声念道: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此王宗岳之拳论中,第一段写太极之理,第二段则在批评双重之弊病。

众人大惊,尤其是习练陈氏太极拳者。这陈氏太极拳的弓马步双重,已经深入众人脑海,如何仅凭一本来历不明的书就给否定了!

而武禹襄深知,要改变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需要漫长过程的。因此他什么也不说,而是暗自庆幸,终于走出了与陈氏太极拳对抗的第一步,他是为了太极拳的发展而如此,其中并无私立,所以他问心无愧!

明眼人应该能够看出来,这陈氏太极拳在杨露禅、武禹襄公开传播以前,是默默无闻的,即在王宗岳生存时期,天下人根本就不知道双重的陈氏太极拳,当时已经有的形意拳与心意把均为单重,他如何会在拳论中激烈地抨击双重太极拳啊!

这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其实就是武禹襄假借王宗岳之名写出来的,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双重太极拳的弊病,倡导单重太极拳!

有了武禹襄这一惊世举动,其他各派太极拳也纷纷开始批评双重太极拳,倡导单重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由于双重,只有上半身能够旋转,故无法生成完整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不但能量蓄发不足,阴阳转换亦不足,即不能发出人体所能够发出的极致能量和力量。加之双重体位无法习练出虎背熊腰龙身,只能挺胸拔背。所以批评陈氏太极拳之点,就在双重与挺胸拔背之上。

由于杨露禅无意批评陈氏太极拳,其也无拳论传世,只留下“收身中定、往开里打”八个字,所以批评陈氏太极拳的任务,就落到了其后辈身上。

杨露禅孙子杨澄浦拳论:“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故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之势。

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分虚实。太极拳术,一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吴鉴泉师从杨露禅,自然要遵从杨露禅之意,但对双重之病甚是明了。其之子吴公藻拳论:“双重者。无虚实之谓也。双重之病。有单方,与双方及两手两足之分。经云。偏沈则随。双重则滞。又云,有数年纯功而不能运用者。率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故双重之病。最难自悟自觉。非知虚实之理。不易避免。能解此病。则听劲,感觉,虚实,问答,皆能融会贯通焉。脚踏车之所以能行动弯转自如者。均力学也。人坐於车上。手拂之。足踏之。目视之。身随之。其重心在腰。而司顾盼,以手辅助之。其轮盘置於车之中心。两足踏於脚磴之上。一踏一提。则轮齿绞练而带动前进矣。若使两足同时用力踏之。则车即行停止前进。此盖双重之病耳。夫推手亦然。对方用力推我。吾若仍以力相抵抗之。因而相持。则谓之滞。此即双方之双重也。若我或彼。各顺其势,不以力抵抗。而顺对方来力之方向撤回。引之前进。然须不丢不顶。则必有一方之力落空。此即偏沉所致。如我拟攻对方之侧面。使其倒地。若以两手直接推之。而对方气力强大。不可挫其锋。须以虚实之法。双手抚其肩。我左手由彼之右肩下捋。同时我右手击其左肩。此时我之两手作交之势。同主一方。而发劲成一圆形。则彼可侧斜而倒。因彼同时不能上下相顾。而失利也。此即吾发劲偏沉所致也。学者悟一而知十。所谓由着熟。而渐悟懂助也。

气沉,腰松,腹净,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节节舒展。动之。静之。虚之。实之。呼之。吸之。开之。合之。刚之。柔之。缓之。急之。此种混合之劲。乃是鼓荡也。是故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乃生鼓荡之劲。由心气贯串。阴阳变化而来。如飓风骇浪。云行水流。如鸷飞鱼跃。兔起鹘落。载沉载浮。忽隐忽现。”

以上杨、武、吴三氏太极拳,均批评了太极拳的双重之病,虽然没有点名指出陈氏太极拳,但已经不需要点名,天下人就知道在说谁了。

尤其是吴公藻的拳论,用双脚骑车的比喻把双重之病做了透彻的分析,大家一看就明白。

并且不单是太极拳方面,形意拳的李洛能、郭云深也在批评陈氏太极拳,即其拳论中所说的练拳三害之一的挺胸拔腹。这习练形意拳的,从来就没有挺胸拔腹之像,天下间的拳术,也只有这陈氏太极拳才有挺胸拔腹之像,所以这李洛能、郭云深在说谁,大家也是不言自明。但是二人习练的是形意拳,形意拳天生就是单重,所以其不能批评到形意拳之外的单双重之上,只能以批评挺胸拔腹间接批评陈氏太极拳,因为这挺胸拔腹是与单双重有直接关系的。

这其中表现最为激烈的,就是人称天下第一拳的孙禄堂!

这太极拳从杨露禅、武禹襄开始,就已经改变为单重了,而孙禄堂学习太极拳师从武氏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郝为真,所以这孙禄堂习练的本身就是单重太极拳。

在杨露禅、武禹襄、吴鉴泉均不敢公开反对陈氏太极拳的情况下,陈氏太极拳在错误的路线上越走越远,但影响却越来越大,这不能不让孙禄堂担心。孙禄堂是一个走南闯北的人物,并且与陈氏太极拳几无瓜葛了,其胆略与魄力使得他要公开反对陈氏太极拳。

孙禄堂公开反对陈氏太极拳的方式,就是创立孙氏太极拳!

他公开声称孙氏太极拳融合、借鉴形意拳与八卦掌之精髓,就是在公开反对陈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借鉴形意拳与八卦掌的什么了?

借鉴了形意拳的单重与八卦掌的圆研!

形意拳的单重自不必说,八卦掌的圆研,亦只能在单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圆研,即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而双重只有上半身能够旋转,是不可能完成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

孙禄堂把形意拳的单重与八卦掌的圆研公开纳入太极拳,就是在向世人宣称,最先进的太极拳是单重拳!

孙禄堂以自己走南闯北、未尝败绩、举世公认、天下第一的武学实践,向世人明确宣示了最先进的太极拳功夫!

其实这孙氏太极拳与武氏太极拳并无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一模一样。所以,孙禄堂先生创立孙氏太极拳,并非为自己私利名声,而是出头为整个太极拳界说话代言,为了结束太极拳的错误,从而能够向更高层次发展!

(注:历史资料、前辈大师的所写,一直就摆在那里,但不懂内家功夫者是无法看出其中玄机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ooktxt.net。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booktxt.net

最新小说: 龙血丹尊叶辰(叶辰沈雁凡) 遮天之女帝的绊脚石 主角霍海云晴 五宝爹地甜宠妈陆南烟顾北寒 无敌古仙医叶飞 当霸总一家穿越到古代后庄静初褚南玹 燃情辣妻携宝归来沈蔓歌叶南弦 云晴霍海 万古第一杀神苏玄 极品龙婿龙辰(龙辰楚婉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