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服务小说 > 都市言情 > 多维世界的奇遇 > 第7章 ‘罔议’国运 4、5、6

第7章 ‘罔议’国运 4、5、6(1 / 1)

第五章‘罔议’国运

(4)

嫲嫲接着说:“徒弟待大师回房休息后,他细细思量大师的话,不得要领,但觉得一定是非同小可的事情。

“再认真地看大师写在素绢上的内容,从“跋”的自述中隐隐体会到为何大师的神情变幻不定了,因为今天大师是不惜以自己的‘阳寿’化作‘留言’啊。他伺奉大师十多年,与大师情同父子,看到此,不禁为大师担心。但他也十分清楚,大师一直以苍生为已任,别人劝止他是不会听的,唯有祈望大师自己吉人天相了。

“徒弟看接下来的“引”“谶”“颂”,知道其内容出自唐初术数大师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图》。

“《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幅图下附有谶语和律诗,预言了唐朝以后中国历朝历代将会发生的大事。因为它饱含天机,预言准确,令历朝历代帝皇家既心神向往,又胆憻心惊,所以一直被列为**。徒弟因为跟随大师有很多年头了,对大师研究《推背图》的点评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徒弟认为大师直接将这第三十五象笔录下来,一定是有重大缘故的,是什么呢?他一时也还想不透。

“接下来,徒弟对的“鉴”的部分指的是什么就更不明白了。因为这是大师本人的推断。

“徒弟深知,大师学究天人,他本人不点破,别人是无从揣测的。比如说,大师在各地有不少‘题留’,在观东着墨处不知凡几,但能从中得察先机的,真是少之又少。

“而大师对每一处的‘题留’,基本都欣然为之的,绝无半点忧戚。而这次,但徒弟从大师凝重的神态中已感觉到此事非同小可,一定是涉及重大天机、万世国运和天下苍生的。因此,徒弟当即用心背诵,待墨迹干后,再小心翼翼地将它地收入木箱中。

“当晚,徒弟做好晚饭,到大师卧室叩门请大师进膳,敲门良久不见大师回应。

“徒弟遂打开房门入到室内,才发现大师早已离去,案前留有一柬,徒弟打开阅读,只见柬中写道:

“吾徒如面:为师自此浮槎乘风,逐浪而去,毋须罡念。尔生性敦厚,可享天年。唯而立之年得染沉疴,经一纪之数得复。半百之年儿孙满堂,耳顺之年因子及第迁址皇城。耄耋之年为帝师。

“又及:素绢万不可示人,尔乘鹤当日,方可将为师留言上达天听。

“徒弟阅后,大恸欲裂,伤心不已。

“未几,徒弟只好收拾大师留下的物品,起身返回云南丽江老家了。”

(5)

嫲嫲接着说:“数十年后,徒弟的人生果然如大师所料,基本无差。只是那份供在宗祠的‘素绢’因一次大火被焚十之**,徒弟闻讯觉得对不起大师所托,竟然乘家人不备引颈投圜,幸好仆人及时发觉,方未成仁。

“自此,徒弟日夜背诵大师素绢所载及当年口传之秘,不敢有忘。又恐年老失忆,将素绢内容用‘东巴文’以藏头诗的方式默录下来,之后分开几部分密封起,再交与几个儿子分别保管。

“到了八十五岁生辰刚过,徒弟记得大师当年对自己的‘命批’,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就嘱各儿将各自保管的物事交回,他检验后再交付各儿,并当众宣布:这几件物事,待其百年归老之日,各儿统一在其灵前化为青烟,奉还先师。

“之后,他又嘱家人在坊间放言:其先师有一遗言可兴世,受命于天者方可受授。

“由于他是赖布衣大师的关门弟子,为人也非常友善,因而当时的人爱屋及乌,对他也就十分敬仰。因此,坊间的传言很快引起朝廷重视。朝廷传旨进殿。徒弟彼时已风烛残年,是被抬着进京面圣的。

“相传,徒弟按大师的嘱咐将所有情况禀告皇上后,当晚就在殿上‘乘鹤归去’,皇上感其诚,尊为“帝师”,对其后事亲自督办,极之隆重。

“据说。大师素绢的内容和口传秘言,事后被皇上御笔记录下来,成为帝王之家最为核心的机密。后人可以从宋朝第九个皇帝,也就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卫王赵昺的避难路线可以得悉其中奥妙。

“当时,南宋朝廷在元军的步步进逼下,是战是和,何去何从,众大臣议论纷纷。最后,在是小皇帝金口下旨往南到海边去,才结束了讨论。

“到了海边,下一步应该怎样安排,小皇帝没有具体的计划,被大臣问急,才说出先帝曾对他口述过的一些情况,说他只知道要南来,才可再兴。

“此言一出,众大臣这时才知悉,原来先皇早就洞悉‘天机’,虽然不是很清楚,但众人还是十分高兴,认为是‘天佑大宋’,因此,南宋的官民在最后时刻,还是比较团结一致的,他们在海边准备了不少船只,准备出海继续南下,待避过元军锋芒,再图日后的复兴。

“我们现在都知道,卫王赵昺当时是在现在的观东省崖门出海口堕海赴难的,归葬之地竟然却是与罹难地相去甚远的、观东宝安县南山赤湾村天后庙的西山脚下。

“在此地丛山之中,本有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是被赖大师喻为“九龙夺珠”的福地之一。可惜的是,赵昺那时年幼,他不清楚具体的位置,只知道南下到海边。

“当宋帝堕海罹难后,其龙体在海中并没就此沉没,而是在冥冥之中随波逐浪,从崖门向东南一直漂至宝安县的南山赤湾村。当地的民众在海边发现了他的遗体,并从其身着的龙袍上得知他就是宋帝,就恭敬地‘跪迎’登岸,准备择日隆重安葬。

“但此时,村民又得悉元军已觅得风声,追寻已近,也就未能从容择穴,草草就将卫王下葬,致使赵氏皇朝从此湮灭。

“在故老相传中,还另有一说认为,正是村民觉得卫王当时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童,虽然其生在帝皇家,但自小“漂泊”,还不及寻常百姓,末了还差点要与鱼鳖为伍,令人唏嘘,故让他在天后庙‘西侧’择吉地入土为安,如若当时择地于‘东侧’,赵氏后人会有机会东山再起,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元朝之后,再有明朝、清朝。至1840年,清朝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迫下,不得不将当时属于观东省宝安县管辖的香港租借给英国政府使用,但清政府始终不同意出借其中的‘九龙’地块。

“虽然后来英国在当地的租用地域有所扩大,但‘九龙’一处却没完全为英国占用,清政府在其中有相当的‘话语权’,以至在之后的百多年间,‘九龙’一地变身为‘九龙寨城’,成了‘三不管’的地方。

“清政府为何坚持‘九龙’不予外人,相信后人可以体会到其中的深意的。”

(6)

讲到这,嫲嫲已经有些累了,她喝口水,想对陶茵说要休息一会的,但看到孙女渴望的眼神,她就笑了笑,继续往下讲:

“关于《推背图》第三十五像‘谶’、‘颂’两部分,古人对此早有解释,但赖大师的解释却最为明瞭。

“‘谶’的部分有四句:

第一、二句“西方有人,足踏神京”,是指西方列强,入侵京都;

第三、四句“帝出不还,三台扶倾”,是指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由顾命大臣等扶灵柩返京。

“1860年10月,咸丰皇帝在大敌侵入之时,不尽职守,不守国门,却带领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到热河避暑山庄,还美其名曰‘巡狩’。

“对此,清初文学大家金圣叹也曾在此像批:此象疑有出狩事,亦乱兆也。其推断十分准确,令人折服。

“1861年8月20,由于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里贪女色、贪丝竹、贪美酒、贪鸦片,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8月21日,病入膏肓的咸丰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做了三件事:一是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是命御前大臣载垣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三是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慈禧掌管)。顾命大臣拟旨后要盖‘御赏’和‘同道堂’印章。1861年8月22日清晨,咸丰帝病逝。这就应了第四句‘三台扶倾’的谶言了。

“‘颂’的部分也是四句:黑云黯黯自西来,帝子临河筑金台,南有兵戎北有火,中兴曾见有奇才。

“这四句是对‘谶’的进一步解释:

“第一句是指从西方来的列强乘中国国力下滑,对我们实施抢掠。

“第二句是指清室避难‘热河’,并临时在这里‘发号施令’。

“第三句是指清政府这种无能的表现引起民众不满,各地纷纷起兵,既抗‘英’又反‘清’。

“第四句是指出中华民族可以复兴,并出现旷世‘伟人’。

“也有人说,最后一句的‘中兴’一词是暗喻‘孙中山’和‘黄兴’,而‘中兴’一词就是从这两位伟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的。

“只可惜这两位伟人在‘革命尚未成功’时,即先后撒手人寰,其情形就如‘流星’一闪而过,所以颂中以‘曾见’一词概括表述,也是非常精确的。

“‘鉴’的部分侧是大师的个人推断,也是大师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之所在。

“这部分的第一、二、三句与前面的谶、颂所描述的内容是吻合的,第四句‘祥云伴九龙’却是最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在大师身后数百年间,帝皇宗室的更迭虽然还在不断交替,但民间的民族融合及建立共和体制的基本趋势,却系人心所向。有鉴于此,大师推断:‘九龙’有‘祥云’拥簇,中华民族定会重新奋起,因而‘九龙’此地、此处断不能失,实乃事关国家之盛衰、民族之兴旺啊。

“说到此,我们回顾18世纪的中国,积弱不堪,四周列强环伺,虎视眈眈。后来在那个号称‘日不落’的国家炮舰政策的威逼下,清朝政府被逼将香港‘租借’出去,但传说当时的朝廷尚记得宋朝大师的‘遗训’,坚持保留‘九龙’一地为清朝管辖,所以才有了近代社会的‘九龙寨城’。因而自此以后的中华民族复兴,不能不说当时的清室坚持将此地保留下来是有极大关系的。”

嫲嫲说完书上的部分内容及以上一大段轶闻后,已觉得有明显的倦意,只好对陶茵说,若想再听下一回,只能日后再说了。

“嫲嫲,你老人家怎么记得那么清楚啊,我像你这样就好啦。。”陶茵既为故事入迷,又惊奇于嫲嫲的记忆力怎么会这样好。

嫲嫲听到哈哈大笑,说:“人老了,反而会对几十年前的东西记得一清二楚,但若你问我:嫲嫲今天吃过的早餐有些什么啊?我可就不一定能想得起来呢,你啊,想有嫲嫲这样的记性?还早呢。。”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全民牧场:开局我养了巨龙 校花空姐的秘密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乔梁叶心仪 娘亲害我守祭坛 帝少的私宠鲜妻 陈浩章梅 特种兵:从战狼开始崛起 叶军浪苏红袖 王欢林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