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的面色不变,他看着李沐宇白皙的小脸,继续问道:“你知道什么叫喜欢吗?”
李沐宇一愣,脸上露出疑惑不解的神色,“什么叫喜欢?什么意思?”
夏日的微风徐徐吹来,人行道上,学生们都加快脚步向校园内走去,只有张凡三人反常的待在原地。
张凡不动声色,他抬头看着蔚蓝的天空,偶尔会有一两只鸟略过。
“那你知道什么叫喜欢吗?”李沐宇红着眼睛反问道。
张凡摇摇头,没有说话,他挣脱掉李沐宇的手,牵着莉莉向实验小学的方向走去。
李沐宇呆呆的楞在原地,看着张凡的背影渐行渐远,眼眶慢慢湿润。
两人之间隔着一条街,却又像隔着整个世界。
“哥哥,那个漂亮的小姐姐怎么了?怎么总是问一些奇怪的问题呢。”莉莉问道。
张凡微微一笑,并没有正面回答小女孩的问题。
“莉莉,你知道什么叫漂亮吗?”
“唔……”莉莉歪着小脑袋,眨巴着水灵的双眼,“我知道啊,刚才那个小姐姐就长得很漂亮呢。”
张凡摇摇头,道:“莉莉,你知道真正的漂亮是什么吗?”
“什么啊?”
“由外表到内心,又由内散发到外。”
“哥哥,你说的话我听不懂。”
“没关系,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
不可否认,一个女生面貌端正甜美会给她带来很多加分项。
男生更愿意去搭讪或者接触长相漂亮的女生。不过真正的漂亮却是透过外表能感受到她内在的美丽,然后心灵的魅力又会反馈回外表,内外交融。
这种漂亮由内而外,又由外散发到内,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时间飞快的从指间溜走,张凡把莉莉送到实验小学门口,然后自己走回中学,等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已经迟到十多分钟了。
不过在华夏的中学里,成绩优异的同学似乎都享有某些特权。
早自习是语文课,康达看到迟到的人是张凡,只是稍微警告了他几句就让他进了教室。
“今天早自习大家的任务是把第一课《在山的那边》背诵下来,下早自习之前我会过来抽查。”
康达说完这句话就离开了,初一九班的同学们随即拿起课本开始摇头晃脑地背书。
《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很短,只有几百余字,张凡粗略地看了几眼就把整篇文章的梗概记了下来。
“哼,张凡你以后可不要再迟到了!”
耳旁传来甜酥酥的声音,不用想张凡就知道是张萌萌这个小姑娘,那标志性悦耳的嗓音让人入耳难忘。
“我可是有个小本子记着呢。”
张凡转头一看,张萌萌手上拿着一个黑色的软皮笔记本,第一页第一行的位置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张凡,迟到两次!
“迟到次数多了,可是要罚扫学校厕所一天的哦。”张萌萌露出可爱的小虎牙,对着张凡笑道。
张凡想到张萌萌是九班的班长,看着她手中的小本子无奈地点点头,“放心吧,下次我会提前向老师请假的,不过我怎么迟到两次了?今天不是第一次吗?”
“第二次!昨天早上你刚到班里来就已经迟到一次了。”
“……”
离下早自习还有十分钟,康达迈着步子走进教室。
“都背下来了吗?会背的同学举手。”康达环顾整个教室,大部分学生都赶紧低下头,避免和他的视线接触。
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屏住呼吸,大气儿都不敢出,心里默默祈祷着康达不要点到自己。
令张凡感到惊讶的是,班上一个举手的学生都没。
华夏的学生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信奉中庸之道。
大部分学生都不喜出风头,即便他们其中有些人已经会背这篇文章,可是依然选择沉默。
康达皱着眉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这篇课文很短,你们都还没背下来吗?”
张凡缓缓举起手,他可没有太多顾虑和低调,更何况他在学校第一个月摸底考试的成绩已经够高调了。
“一个,两个……没有其他人了吗?”康达在讲台前来回踱步,期待着更多的同学举手。
张凡这才发现身旁的张萌萌也举起了手。
“我可不能让你一个人出风头。”张萌萌撇了撇嘴,小声对张凡说道。
张凡哑然失笑,小姑娘作为班长也确实要起到模范作用,只是没想到她还和自己怄气。
“张萌萌,你来背诵一下这篇课文。”康达面露笑容,走到她的书桌前。
张萌萌站起身,闭上课本,抬起傲娇的头,少女如银铃般的声音响起。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
张萌萌背诵得很流畅,除了偶尔有几个字的错误,她那悦耳的嗓音随着诗歌中小男孩的境遇跌宕起伏,让人沉醉。
“很好!”张萌萌背诵完课文,康达脸上的笑容愈发浓郁,“快下课了,我就不检查张凡的了,其他所有同学把这篇诗歌抄写十遍,张萌负责收女生的,张凡收男生的。”
康达刚说完,教室里传出一片骚乱,不少同学争相举起手。
“老师,我也会背!”
“康老师,我也会!”
……
“现在举手可就没用了哦,下课!”康达拿起自己的备课本,施施然走出教室。
张凡没想到看起来和蔼可亲的康达老师也会出这么一招,这篇诗歌虽说不长,但是抄写十遍也足够折腾人了。
整个初一九班的气氛很诡异,下课了都没人外出,反而大部分人都趴在桌子上,手中的圆珠笔飞快的划动。
张凡和张萌萌也乐得清闲,两个人时不时的聊起来。
“哎,张凡,想不到你挺厉害的。”
“怎么了?”
“我昨天回去查了那句话,果真是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