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服务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家儿郎冠军侯 > 第一百一十四章 策立三王

第一百一十四章 策立三王(1 / 1)

刘彻急急地赶回未央宫,哪里也没有去,而是直入王夫人的寝宫。

王夫人这些天来基本都是昏迷着,但是在皇帝匆匆赶来的这一刻,她却不知怎的竟忽然清醒了过来。

看着奄奄一息的爱妃,刘彻的心下也是伤痛不已,俯身在枕边温言说道,“闳儿马上就要封王了,你放心吧!”

王夫人原本昏暗的眼神忽然闪亮了一下,想谢恩却又无力起身,刘彻赶紧握住她的手,又柔声问道:“告诉朕,你想要闳儿封在哪里?”

王夫人迟疑了一下,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洛阳,可以吗?”

没想到竟然是洛阳!这下子轮到刘彻作难了。

洛阳是能分封给诸侯王的地方吗?八百多年前周公以土圭测量日影,测得洛阳为“天下之中”,从而亲自营造了这个都邑。东周五百余年定都于洛阳,秦汉虽然并未在洛阳定都,但那里仍然是至关紧要的战略重地,不但有武库,而且离敖仓极近。——敖仓乃是漕运的枢纽仓储,关系到整个关中和北方的粮食安全,当年楚汉相争之时,高祖刘邦正是因为占据了敖仓,才得以军粮充足,最后耗到项羽绝粮东归,高祖趁势追击,这才有了垓下之围,最终把项羽送到了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结局。

王夫人临终前与皇帝的这段对话,司马迁并没有记录,但是那位在他之后把《史记》补写完全的褚少孙先生,显然就比较八卦了,把这件事也补记进去了。从这几句话中后人不难看出,王夫人的情况应该是典型的以色事人,尽管她姿色无双,尽管她受尽了帝王的宠爱,可是直到最后,她还是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啊。

此刻的刘彻也只是略微犹豫了一下,便狠了狠心说道:“洛阳乃是天下之中,祖制不可以在此封王,你再想一个地方吧,除了洛阳,哪儿都行!”

然而王夫人不知道是不是没有力气了,久久没有再次说话。

此时刘彻已经忖度好了,于是抚着她的手徐徐说道:“你是赵地之人,你想想看,关东之地哪里最好?哪里也比不上齐国!不但地盘最大,而且也最富庶,东临大海,可得渔盐之利,四百年前临淄就已经是天下最大的都邑了!封闳儿为齐王你看怎么样?”

王夫人的嘴唇动了两下,依稀可以辨认出她说的是“幸甚”,然而声音已经发不出来了。她用尽全身的力气抬起右手,触碰了一下自己的额头。

刘彻知道,这是磕头谢恩之意,他轻轻地把这只手放回原处,两滴眼泪终于滚落了下来。

两天之后,王夫人去世了。尽管这是早就在预料之中的事情,刘彻还是极其哀痛,毕竟这是他迄今为止最为宠爱的一个女人,他心中的失落与空缺,还是很难弥补的。

这个空缺,直到五年之后,才算是终于被填补上了。那位精于挑选美女的平阳长公主,又给自己的弟弟推荐了另外一位赵地美女,也就是那位“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的李夫人。——从先秦开始,赵国的佳丽美女就名满天下,李夫人是中山人,当年的中山国是被赵国所灭,所以她也可以算是赵国人吧。李夫人的姿色不输于当年的王夫人,终于得到了天子同样的宠爱,并给天子生下了第五个皇子,当然这是后话了。

话说回来,此刻哀痛中的刘彻立刻发出诏令,封赐王夫人为齐王太后,因为这样,他就能够以齐王太后的名义为他心爱的女人发丧了。诸侯王太后的位秩当然要高于夫人,夫人去世只能称为“死”,而王太后去世就应该称为“薨”了,所以这也算是给足了王夫人身后哀荣。

又过了一天,刘彻亲自执笔,认真地起草了三封策立诏书。

他亲自草诏并不奇怪,动笔为文一向就是这位帝王的爱好之一,何况这次,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在他看来,策立诏书并不是官样文章,他也并不打算让每封诏策的措辞雷同,相反,他是打算借此机会,给每个儿子以单独的训诫。

第一封诏书,是策立皇二子刘闳为齐王,“封于东土,世为汉藩辅”,写完若干套话后,下面就是对刘闳的训诫了:“惟命不于常,人之好德,克明显光,义之不图,俾君子怠”。

后人读到此处,还是要佩服刘彻文笔典雅、微言大义的。这番话的意思也很明显,在他这个父皇看来,自己的二儿子除了身体娇弱,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最大的希望就是他能保持谨慎端正。

策立诸侯王是国之重典,此时此刻,刘彻不能不联想到自己的父皇策立的十三个诸侯王,也就是自己的十三个兄弟。这批人中,有几个明明小时候挺规矩的,现在却已经成了骄奢淫逸之辈,但愿闳儿不要步了那几个叔王的后尘。其实此子聪慧有才,将来若能像他的伯父河间王刘德那样,好学多问、交游儒者,也能成为一名不错的贤王。总而言之,希望这个二儿子能好好体会这份诏书的深意,理解自己这个父皇的一片苦心吧!

第二封诏书,乃是策立皇三子刘旦为燕王,“封于北土”。后面也是好几句训诫之词:“毋作怨,毋俷德,毋乃废备,非教士不得从征”。

这番话也是很有针对性的,燕国之地位于北境,与游牧民族接壤,多年来一直是抗击匈奴的前沿阵地。现在虽然匈奴已然北遁,乌桓也有降附之意,但一定要处理好关系,以和为贵,稍有不慎即容易激起变故。

兹事重大,为了体现告诫的严肃性,刘彻不嫌罗嗦,又提笔写了几句,专门说明了这些年对匈战争的不容易,“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於戏!朕命将率,徂征厥罪,万夫长千夫长,三十有二君皆来,降旗奔师,荤粥徙域,北州以绥。”

写下这几句之后,刘彻不由得停住了笔,因为他忽然发现,这段话竟然与过去两份诏书里的话一模一样!哪两份诏书呢?前半段话正是出自十年前卫青收复河套之后表彰他的诏书,而后半段就出自四年前霍去病河西受降之后表彰他的诏书,自己竟然在此时此刻,不知不觉地写出了一模一样的话语!若论起个中滋味,也真是一言难尽啊。

唉,卫霍啊!刘彻不由得在自己的心里叹了一口长气。多少年来,自己一直期盼着刘氏皇家也能出一个这样的人物!自己先是寄希望于太子,后来也曾寄希望于这个能骑善射的三儿子,每每总是盼着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一点卫霍那样的影子!最好能像去病,即便不能,像卫青也可以啊!然而,这一切希望终究还是不可能实现了。

仔细看来,自己的这个三儿子,的确得了他李氏外家的遗传,颇有武将才能,也颇有能镇守一方的气魄,这都是他的长处,放在北境还是合适的。但问题是他的性格,看上去竟然颇有睚眦必报的意思,难道这也是随了他的外家吗?所以自己才要特地训诫他不要“作怨”,不要败德,不要亲近不习礼义之士,总而言之吧,希望他知道修身养德,不要走上他的伯父江都王刘非的老路!

第三封诏书,则是策立皇四子刘胥为广陵王,“封于南土”。思索着这个儿子表现出来的问题,刘彻写下了这样的训诫,“悉尔心,乃惠乃顺,毋侗好佚,毋迩宵人,维法维则”。

这番话的意思也非常明显,就是告诫这个儿子:你要与人为善!你要遵法守纪!不要耽于逸乐!不要亲近小人!

无论是作为一个父亲的家训,还是作为一个帝王的诏书,写到这个程度也算得上是苦口婆心了。然而刘彻还觉得意思不够,毕竟刘胥是年龄最小、问题最大的一个儿子,于是他想了想,又在后面特意加了一句《尚书》里的话,“臣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后羞”。——尽管这句话是引经据典,但分量确实是够重的,在这三篇策立诏书中,对刘胥的训诫是最长的,语气也是最重的。

(注:刘彻策立三子为诸侯王的诏书原文载于《史记三王世家》)

三份诏书都写完之后,刘彻仍然继续沉思着。他突然发现,这整件事情非常奇特,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又似乎跟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你看,两年前不也正是这个格局吗?嫡长子为太子,其余三个儿子为三王,除了局中之人,外人很难看得出,其中还曾发生过这么一段微妙而又剧烈的波折。

那么,这段波折究竟对什么人有影响呢?他需要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对自己而言,自己原来对儿子们的看法一直过于主观,经此波折,变得客观了很多,看清楚了几个儿子的不同品质,坚定了对太子的信心,这大体上不能算是件坏事吧。

对太子刘据而言,经此波折激发了他的发奋图强之心,这也不能算是件坏事。皇后肯定是担惊受怕了,但是只要太子肯从此争气,对她就是个很大的安慰。

对于另外三个儿子来说,他们本该为王,现在也封了王,各归本位,无得无失。只是,自己前几年对老三和老四太疏于管教了,现在看来,这两个孩子的问题已经有些积重难返,思及此处,还是不能不颇为后悔啊!

对于有意谋夺储君之位的势力来说,阴谋已经破灭,李蔡伏罪,也算是死有应得。

唯一的一个牺牲品,应该就是被人利用的李敢了吧!但是他的死是这段波折的一个转折点,如果不是他这一死,事情还不会这么快就水落石出。

刘彻继续考虑着陇西李氏,这个家族的姻亲故旧还是很多的,为了太子的将来考虑,还是应该缓和一下关系,尽量避免结怨太深。嗯,这件事情适合皇后出面,但需要自己先给皇后定个方向。

当然刘彻想来想去,到最后还是又想到了霍去病,“是他出手杀了李敢,既让事情水落石出,却也跟朕玩了花样!唉,他的账是最复杂的,简直不知道该怎么算才好!”

其实,不管刘彻觉得霍去病的账怎么难算,他都没有真正地意识到,这场波折对霍去病最大的影响究竟是在哪里。正如霍去病所说,在这场风波中自己耗费了太多的心力,比打河西和打漠北加起来都多!而这一点,是高高在上的帝王意识不到的。

刘彻沉思了一会儿之后,微微叹了口气,起身去了椒房殿。

卫皇后这几天正为了王夫人的丧事忙碌着,没想到陛下会在这会儿过来,心中不免有些疑惑,只能静静的等着对方开口。

只听得对方缓缓开口道:“去年去世的郎中令李敢,身后留下一儿一女,大约也都七八岁了,去病当初之所以杀他们父亲,都是为了据儿,”

话刚说到这里,皇后已经跪下了。

刘彻看了她一眼,“你起来吧,朕不是要再责怪谁。只是,为了据儿着想,这两个孩子须得好好看待,这个你懂吗?”

皇后连忙说道:“臣妾懂得,一定会好好照看故郎中令的遗孤。”

“不,你没有真懂。”刘彻看着皇后的眼睛,“你好好照看他们有什么用?太子好好看待他们才有用!明天你托人给他们家里递个话儿,就说等这两个孩子大点儿了,就都过来跟着太子。”

皇后不由得怔了一下,刘彻继续看着她说道:“‘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这句话你懂么?”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此刻这位表面尊崇儒家的帝王也不得不引用道家经典了,那当然了,若论洞明透彻,还得是道家嘛。

卫皇后凝神细思着,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当然很好懂,但是怎样才能没有余怨呢?

只听皇帝说道:“怎样才能没有余怨?你要给人家希望!你要在自己的船上给人家留个地方!懂了吗?”

皇后彻底明白了过来,“陛下这是真心替据儿着想,臣妾懂了。”

刘彻点点头,“据儿性格宽仁,这两个孩子跟着他,朕也是放心的。”

几年之后,李敢之子成为了太子刘据的侍从,而李敢之女则成为了太子的侧室,两个人都很得刘据的看重。由此看来,李敢被杀带来的怨恨,就这样被高层刻意地修复和弥合了。

最新小说: 权臣养成攻略(重生) 大秦万朝:金榜曝光了我的身份 剪辑十大盛世,榜首竟是种花家! 从斗罗娶冰雪二帝开始 坑遍全星际[星际] 太子他穿越而来 1899扩张之路 大宋:我变成了高俅 我的帝国模拟器 他是星河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