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私茶最为猖獗,”朱标喘了口气,侍女赶忙将热茶递给他,他揭开杯盖,抿了两口,声色俱厉地说:“本当以渎职懈怠惩办陕西三司,朕念他每也曾有功,法外施恩,往后再敢用心不力者,严惩不贷!”
朱允炆趋前奏道:“儿臣此番赴陕,谨遵圣谕,向陕西大小官吏宣谕圣恩圣德,晓以利害,恩威并济,整饬边风,扬天子之恩威,肃国家之法典。”
“嗯,”朱标将袍袖一挥,说,“你下去吧。”
“父皇万岁万万岁!”朱允炆大礼告别,轻悄悄、战兢兢地离开了御花园。
解缙的眼光独到,一出手就在朝野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朝廷大员们才想起原来的西北还有朱棣的存在,而这次二皇子的出巡,没有说明归期,正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如果二皇子找到借口,在西安城内住上几年,到时万一皇上思变,勇王肯定会力挺二皇子的。
不过这些话只能暗中讲,明白人看出来却不能说出来,杨杰熟知解缙的为人,知道这次解缙不过是想让他们永嘉学派冲锋陷阵而已。
否则也不会远远的将二皇子调开看热闹,但是杨杰并不在意,他的计划中,本来就没有考虑朱棣大军的因素,他和解缙的理解一样,朱棣的大军的结局肯定是要被皇上瓦解,至于怎么个瓦解法,谁也不知道。
杨杰之所以这么着急的原因,正是因为二皇子有了皇孙,这次的离开京师到西安城巡狩,也少了一些碍手碍脚的因素,而且对他们有利的是,杨杰算出,解缙的门生故吏肯定会为自己行事大开方便之门,也算是一个机会。
现在杨杰和解缙一样,考虑的主要因素不过是太子朱雄英而已。东宫不散,他们再争斗也没有用,所以杨杰暂时放下对朱允炆的戒心,准备向北平出手了。他的目标首先是方孝孺,他要暗中打击这个太子忠实的支持者。
————————————————————
现在先不说大明之内的明争暗斗,年逾六十的朱棣现在正在做什么呢?
他正在调兵遣将的将矛头对准奥斯曼帝国。当年帖木儿大败奥斯曼帝国之后,苏丹巴耶塞特力屈被俘,然后在牢中自尽,当时帖木儿只是想恢复他的藩属领地,并没有过分消弱奥斯曼帝国,他把旧领地平均分给了巴耶塞特的四个儿子,巴耶塞特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争,新征服地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浪潮。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了向西方的扩张。
在持续十年之久的内战中,穆罕默德先后打败霸据布尔萨的伊萨、在鲁米利亚称素丹的苏莱曼和在埃迪尔内称素丹的穆萨,最后于重新统一全国,正式登上素丹王位。收复了其父在位时丧失的部分领土。迫使突厥诸家族承认奥斯曼人在安纳托利亚中部和西部的统治地位。
又派遣舰队驱逐了爱琴海岛屿上的威尼斯人,下令在多瑙河以北构筑要塞,以进攻匈牙利。穆罕默德因以武力统一全国,并以镇压手段巩固了帝国的统治,但是在前年突然中风死了。
朱棣原来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征伐奥斯曼帝国,不过在穆罕默德因以武力统一全国的时候,他正在攻打鞑靼、瓦刺和帖木儿帝国。这广阔的土地耗费了他十余年的精力。但是当地位稳固时,朱棣却发现奥斯曼帝国在穆罕默德的统治之下,已经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了。
于是只好暂时做着准备,等待着大明水路的扩张。但是穆罕默德突然的中风死去,让朱棣有些心动起来。即位不久的穆拉德二世不过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无论是战争或者是政治经验都是远远不能和朱棣相比的。
正是穆拉德二世年轻气盛。想凭借国力,超越父皇的功绩,于是展开了敌对行动,穆拉德二世企图把他的宗主权强加给埃尔津詹和额尔哲鲁木的君主、塔黑屯异密。
朱棣十分重视这位为他驻守着小亚细亚边境的土库曼首领,实际统治帖木儿帝国之后。曾经送给他许多来自东方的绸缎。相反,穆拉德二世欢迎另一位土库曼人,也就是黑羊部首领哈玉素甫进入他的领地。
玉素甫是帖木儿帝国的敌人,曾被哈里率军赶跑。于是就被保护者的两个争端爆发了战争,朱棣保护塔黑屯,而穆拉德二世支持玉素甫。
就算是没有这次争端,朱棣也会展开军事行动,受到挑衅后,朱棣就于景泰二十三年八月向小亚细亚进军。九月初,塔黑屯在埃尔津詹和额尔哲鲁木向他表示效忠之后,朱棣进入奥斯曼国境,围攻设防城市锡瓦斯。
锡瓦斯面对敌军来自大明的先进工程器械和部分火器的轰击,等不到朱棣的前锋大军金忠发起总攻,被围约三周之后投降。朱棣赦免了穆斯林居民,但把奥斯曼驻军中的六千个亚美尼亚士兵活埋,或者是扔到井中。然后推倒城墙。
与此同时,穆拉德二世从塔黑屯手中夺取了埃尔津詹,并俘获异密全家。对此朱棣没有立即进行反击。相反,在卡拉巴赫度过了冬天,开春后他在谷儿只边境地集中军队。直到今年他才开始准备入侵奥斯曼帝国。
他使塔黑屯在埃尔津詹重新复位,并在锡瓦斯平原上阅兵。一定数量的骑兵手持红旗,他们的护胸、马鞍、鞍垫、箭筒、皮带、长矛、盾牌和战棍都是红色。另外还有黄色和白色的军团。还有身着锁子铠甲的军团和穿着护胸铁甲的军团。
然后,朱棣经开塞利向安卡拉进军,他已经知道穆拉德二世在安卡拉。
就在朱棣积极备战征伐奥斯曼帝国的同时,朱允炆的陕西之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解缙等人的协调、皇帝的默许下,徐辉祖调集粮草通过商贾运送的过程中频繁的提到了二皇子的大名。
朱棣开始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是随着文书的频繁来回和几个心腹的提醒,朱棣在攻打安卡拉之前,已经领悟到是怎么回事。
心里不由发出一阵哀叹。心想,我都跑这么远了,为什么还要牵涉在其中呢?由于不明白朱标到底是什么意思,攻打安卡拉的战役依旧是不温不火的进行着。为此,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心里十分的不解。
跑到朱棣面前想问一个究竟,朱棣才道:“按照道理,为了防止有人窥视储君之位,皇子不应该参与军事,特别是对西北这一带的军事行动,皇帝更不应该让一个从未就藩的皇子来筹备,难道他就不怕这个二皇子得到我的支持,然后有所依仗,那样会给储君造成很大的压力的。”
“或许皇帝根本不知道。全是那些阿谀奉承的人私下所为呢?”朱高煦有些心不在焉了,心想难道父王老了,在这个问题上瞻前顾后。
朱棣摇摇头,沉吟着边想边说:“不可能,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内厂的厉害。如此明目张胆的行动,皇帝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你们应该知道,所有的文书都要送到京师备案,金忠他们都能看出来,何况京师里那些老奸巨猾的狐狸。”
朱高燧道:“说不定皇帝真的是想改立储君呢?在北...
平的那个东宫现在连子嗣也没有,皇帝说不定失去了耐心。毕竟子嗣问题关系着大明今后的国运。”
“那就更不会了,皇帝要换储君,必须如惊雷一般,在电闪雷鸣之间完成,如此的明白,要换储君。朝廷里面的夫子们要是能通过那才叫一个怪事?说不定当朝会有人碰死在朝柱上,以死劝谏。”
“但无论如何,这与咱们一点关系也没有,父王何必在此烦恼呢?”
“谁说与咱们没有关系,皇帝既然要我知道。那肯定是有深意的,要不何必在徐辉祖的名字前面加上二皇子的印鉴。”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又徐徐吐出,半晌继续道:“难道皇帝想让我支持二皇子?”
遂又摇摇头,马上反驳了自己的想法:“皇帝根本没有打算让我们回去,何必要咱们支持那一方呢?”
“不让回就不回,咱们现在掌握的疆土,比大明疆土也小不了多少,回去做什么呢?反正人人都认为咱们是反贼,已经不容于大明朝野。”朱高煦说道。
朱高燧依旧是那种十分冲动的类型,闻听二哥这么说,有些不满意,大声道:“为什么不回,咱们现在上百万的大军,想回去谁能阻挡的了。我看皇帝是在讨好咱们,想让二皇子当太子之前,和咱们拉好关系,害怕一旦二皇子登基,父王就有借口回转大明声讨不按祖训立储之事。”
“嘘……”朱高煦有些不满意的瞪了弟弟一眼,道:“你不会小声一点,没有人拿你当哑巴,还百万大军,你难道就没有记起当年的帖木儿,那也不是上百万大军,他过长城了吗?”
“高煦说的对,这些话以后就不要提了……。”朱棣拍拍二儿子,有些欣赏的看了他一眼,遂继续说道:“回去?别说没有借口,就算是有借口,咱们也回不去?”
“为什么啊?父王!”朱高燧问道。
“首先,咱们军队的成分太复杂,各族人都有,其中主力虽然还是保持编制的三万余北平军,但是随着军队的庞大,已经慢慢的被愈来愈多的异族士卒所覆盖。”
朱高煦、朱高燧两人点点头,他们分别是正汉旗、副汉旗的都督,当然明白现在军队中的情况,要不是父王用不停止的战事消耗着军队的力量,恐怕两个汉旗早就被异族淹没了。这也是他们佩服父王的其中一点。
以三万余的汉军统治着百万大军,这种魄力还真的不是一般,更令他们佩服的是父王发明的这个旗军制度,有效的遏制了各部的发展,增加了部队凝聚力的同时,也让这些异族互相牵制,达到了汉旗军始终保持优势的地位。
想到这里,朱高燧道:“那是父王所创旗军制的功劳啊!”
向门口看了一下,朱棣在两个儿子来找他之前,就已经布置好了岗哨,就是为了向儿子说一些不为人所知的事情。确定安全之后。朱棣走回桌前,低声说道:“其实这个旗军制是皇上所创的,开始为父也不以为然,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有什么漏洞!”
朱高煦、朱高燧两人吃了一惊,忙走到父王身前,不由自主的也压低了声音道:“这个是那皇帝所创的,父王为什么不早些告诉我们呢?”
朱棣笑了一下,并没有解释,把头扭向军事地图,不出声的回想着往事。
在辽东时,皇帝朱标曾经给自己送来了一份密件,上面简单的说了一些旗军制度的好处与创建办法,开始他正为自己部队成分的驳杂而头痛。至少语言不通就是一个致命的缺陷。他虽然觉得旗军制不一定好,但当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按照皇帝的设想,开始试行旗军制。
当时成立了六股旗军。以北平军成立汉旗;以女真人成立绿旗;以朝鲜成立红旗;以兀良哈所部的朵颜三卫成立白旗;以鞑靼部成立蓝旗;以哈里所部成立紫旗。
各部互不相通,以军服颜色区分。其中汉旗使用黄色,其他根据各部以此类推,推进到帖木儿帝国的地盘上时,由于队伍慢慢的壮大,所以每旗再互分正副两旗,成就了现在的十二旗的规模。
要按照势力,当然是哈里所统领的紫旗数量最为强大。紫旗正副旗人数已经达到了四十万于众,后来按照比例,每千人之中要有一个汉旗军的存在,朱棣分别向各旗派遣监军队伍,与十二旗相互约定,监军队伍利益高于一切。只负责督战之用,不能被派往前线,不能身先士卒,也不能无辜被杀。监军队伍士卒死一人,斩杀所属旗军的指挥一人。如果是军官无缘无故的死去,那就要斩杀旗主之子作为补偿。
以此为代价,朱棣答应各旗军,监军不会干涉旗内事务,不会干涉旗内军务等等,属于一个透明似得存在。
就是这样,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各族成员皆隶于十二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十二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
成立旗军之后,语言不通所造成的困惑少了很多,而且开始入旗很容易,单凭旗主呈报就行,但是到了帖木儿帝国在朱棣的掌握之后,入旗的制度越来越严。
最后就连旗主也不想自己旗下的子民多起来,因为朱棣恢复了奴隶制度,但凡旗内兵卒子民,皆可拥有战利品作为奴隶,支撑自己的家庭生计。由此一来,奴隶数量慢慢的增加,导致了旗军的相对数量稳定。
这正是朱棣一直能保持汉军实力的依仗之一。另外一个倚仗是,汉军旗的装备和武器皆有大明国内供应,但凡兵员大幅减少的情况出现,国内就会让朱棣派人回去自行招募自愿者参加到他的汉旗军当中,稳定住了数量。武器的存在就是一个可以震慑各部的法宝。
汉军旗的武器都是火器,虽然不排除是国内武器中的淘汰品,但在手握弯刀的异族人面前,八连发的霰弹枪和后置弹药的火炮还是他们的梦魇。再加上他们语言不通,忠诚度不同,各旗不相往来的牵制,朱棣又是有计划的削减或者增大各旗的实力,让各旗不但没有缓和的余地,而且正、副两旗也有着开始分裂的迹象。
朱棣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却被这种制度吓了一跳,这也是他不想回去大明的原因,就算是有借口,他也不想回去。
第一,他不想和一个眼光如此长远的皇帝打仗;第二,他和皇帝还有别的协议;第三,他作为朱氏子孙总不能领着一群异族去攻打自己的国家。
最重要的是,如果是他还有野心想要回去的话,他一点战胜自己侄子的把握也没有,而且他已经不容于大明朝野,还不如在外面做一个逍遥王爷的好。
毕竟,征战沙场是他平生的夙愿,为此他已经在京师内幽居了十余年,他不想再浪费时间在那些事情上。
而且,他现在大明臣民的眼里是王爷的身份,其实在西北帖木儿的帝国范围之内,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虽然日子过得可能没有北平或者南京舒适,但是上等人毕竟是上等人,再艰苦也艰苦不到他的身上来。朱棣没有感觉到生活有太大的变化,反而原来的疆土**在此时得到了发...
泄。
随着见到的商贾,还有来自更远西方的传教士的描述,朱棣知道,天下的疆土并不止于大明,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他去征伐,为此,他可以付出一生的所有。何必还要回去呢?
臣权_臣权全文免费阅读_653狗尾(五)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