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所有人现在都已经看出来,徐淼是个惊才绝艳的小子,肚子里装了一肚子的杂学,虽然这些杂学并不被朝中的那些大儒们所接受,但是李二他们这些人却从徐淼这一年多来做的多件事情上看出了徐淼的杂学,着实能解决很多实际的难题。
虽说杂学并不为天下正统读书人所看重亦或是接受,但是他们却不得不承认,徐淼所说的格物学确确实实很有用,比起那些当世的大儒只会夸夸其谈,要来的有效也实惠得多。
单单是徐淼所献的那架新式的曲辕犁,在经过开春之后的推广以后,就已经在长安周边流行开了。
朝中大臣也都纷纷给自己家定制了几架曲辕犁,弄回家试用,结果但凡是试用过这种新式曲辕犁的人,无不拍手称赞,说这种新犁,比起老式的直辕犁要好用得多,不但省人力,也节省畜力。
另外耕出的田质量也好于以前的直辕犁,翻耕起来的土壤深度十分均匀,家中经验丰富种田的老把式们甚至说,这种新犁耕出来的田,种出来的粮食都会比以前产量高一些。
其实说白了,徐淼也就是主要把耕犁的辕给改了个形状,缩短了一些,却让整个耕犁变得好用了许多。
事后李二也问过徐淼,这是何道理,徐淼当场画了一张图,给李二解释了受力的问题,说此乃是属于格物学之中单独一门的力学范畴。
李二听了个稀里糊涂,也不搞不懂何为力学,但是有一点他可以确认,格物学确实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大学问,而且对于解决国计民生会很有用。
另外加上徐淼在陇右石中取盐,仲夏之际仅仅使用硝石便凭空制出冰来,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徐淼确实乃是个多才多艺之人。
这还不算当初他随口一说,给朝廷献策征收商税,让国帑得以丰实这一条。
而这次蝗灾也是徐淼预判到的,还给李二献了一份治蝗之策,所以当蝗灾一发不可收拾之后,李二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这段时间躲在城外庄子里不露头的徐淼。
于是李二这才立即命人快马加鞭赶往徐淼的庄子,把徐淼从他的庄子里给拎到了宫中向他问策。
徐淼听了李二的问话之后,也有点蒙,于是试探着对李二说道:“微臣之前不是已经给陛下献上了一份治蝗之策了吗?难道没有用吗?”
李二烦躁的摆手道:“你所献的治蝗之策,眼下朕已经将其送达到各地的州县,命各地官府照你所献之策治蝗,但是眼下还未听说起到多少效果!
今日朕命你前来,就是要问一下你,到底还有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能尽快扑灭这场蝗灾?”
徐淼这才明白了李二为何急吼吼的把他拎到宫中来了,敢情他看到蝗灾规模太大,没主意了,这才又想起他了。
我又不是什么神仙,更不是什么蝗神,这么大规模的蝗灾既然已经形成,想让我想一个办法,一下就把蝗灾给扑灭,臣真的做不到呀!
于是徐淼苦着脸摇头道:“回陛下的话,微臣之前能想到的治蝗之法,皆以毫无保留的献给了陛下!
以微臣所见,治蝗最关键的是在防,而不是治,如果蝗灾未起之时,发现田间野地之中蝗虫数量异常的话,各地便提前组织百姓全力扑杀幼蝗的话,方有可能阻止蝗灾发生!
但是一旦蝗灾成型之后,想要短时间之内将蝗虫扑杀殆尽,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用微臣所献之法,尽力扑杀蝗虫,将损失降至最低!”
李二听罢了徐淼的这番话之后,顿时有些泄气,而殿里的长孙无忌等重臣,一个个也都面露出颓唐之色,满脸都是失望。
李二叹息了一声,自言自语道:“难道这当真是上苍对朕降下的惩罚吗?”
徐淼听到李二这句话之后,心中不由得悚然一惊,李二说出这句话,那就代表着当下朝野之中,已经有人开始借此次蝗灾,以天人感应之说,向李二发起了诘难。
李二当初发动玄武门之变,伏杀太子建成和元吉,逼李渊退位,这件事的影响极其深远,给李二身上打下了一个黑色的烙印,哪怕他今后成为万王之王,甚至堪称是千古一帝的时候,这个污点都无法洗清。
现在李二登基不到两年,也就是一年半的时间,先是刚登基,颉利就携二十万东突厥大军来犯长安,直逼长安城下。
接着今年就发生如此规模的旱灾,朝野之中,肯定会有人借机生事,趁着这个机会,大肆借用天人感应之说,向李二发动攻讦。
只是这段时间,他躲在城外,对于城中的事情不管不问,所以没有听闻到坊间多少这方面的消息。
但是既然李二能说出这种话,这就说明,现如今当蝗灾蔓延至长安城的时候,坊间以李二得位不正,导致了此次关中大蝗的说法肯定是已经甚嚣尘上了。
李二会不会因为这场蝗灾会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而难过,他猜不出来,但是起码仅仅只是因为蝗灾会给关中百姓带来灾难,就让李二如此难受,徐淼却不太相信。
现如今恐怕李二最为难受的就是朝野中那些敌视他的政敌,以此次蝗灾为借口,攻讦李二得位不正,才会让李二如此难受。
听了李二这句话之后,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