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惊变
“这……”
朱元璋皱眉,脸上带着几分不解。
传授医术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动辄便是数年的功夫。
即使胡青牛没有敝帚自珍,恐怕短时间内,这些学徒也是难以派得上用场。
凭心而论,这种费时费力的事情,朱元璋并不愿意去做。
“将军不必担心。”
对此,萧晨微微一笑,幽幽道:“这些学徒,并不需要学习望闻问切这些诊脉手段,甚至连药性药理也不必有过多了解,仅需要跟着胡先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止血、包扎手段,知道如何对伤患进行急救便可……”
随着萧晨的描述,朱元璋也是眼前一亮。
事实上,这便等于是后世的战地医生,只要负责将伤员的伤势进行简单处理,方便转移到后方施救便可。
别看这样的处理办法简单,但只要安排得当,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遏制了减员。
“先生果然妙计。”
朱元璋起身,朝着萧晨行了一礼,点头道:“不知道先生接下来,要为朱某推荐何等人才?”
感受到朱元璋那略带好奇的目光,萧晨淡笑,脸上浮现一丝玩味之色,沉吟道:“此人,姓刘,名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人。”
“刘伯温……”
听到这个名字,朱元璋眼中泛起一丝异彩。
至于萧晨,也是忍不住回忆着脑海之中,有关刘伯温的那些履历……
刘伯温。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
至正十九年,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
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
吴元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
四年,赐归。
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
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可见,刘伯温向来是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既然是先生推荐的人才,想必一定有其不凡之处……”
虽然说如今的朱元璋,并未接触过刘伯温此人,也不知道其才略,但心中却有种莫名的感觉,也是神使鬼差地附和了一句。
“嗯?”
对此,萧晨也是有些诧异。
按理说朱元璋生性多疑,性格薄凉至极。
别说是他推荐的这些人,便是手下常遇春等人,也不是百分百的信任。
否则后世那些跟随他打天下的功臣,也不会一个个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当然,徐达除外。
想到这,萧晨也是忍不住看了一眼,朱元璋身旁,那位英武男子。
徐达。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徐达虽是农家出身,但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在朱元璋攻打天下的过程中,徐达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虽然功勋显赫,但却从不居功,而且行事小心谨慎,深得朱元璋的信赖。
在萧晨看来,此人乃是与李靖一般的人物。
“不过今日,恐怕要免不了多些不必要的波折了……”
感受着席间的波谲云诡,萧晨眼神微眯,仿佛早已看透了这一切,心中却是泛起了冷意。
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又如何感受不到对方的忌惮?
虽然不知道几人到底在谋划什么,但萧晨却自信,能够解决掉一切麻烦!
果然,却见朱元璋和徐达等人交汇了一个眼神,转头看向萧晨。
“莫先生……”
“哦,不知朱将军还有何见教?”
“朱某人有个不情之请……”
“请讲。”
说话间,朱元璋竟然从主位之上,朝着萧晨走来,面色诚恳道:“朱某不才,恳请先生入我军中,愿以军师一职相待。”
“不过今日,恐怕要免不了多些不必要的波折了……”
感受着席间的波谲云诡,萧晨眼神微眯,仿佛早已看透了这一切,心中却是泛起了冷意。
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又如何感受不到对方的忌惮?
虽然不知道几人到底在谋划什么,但萧晨却自信,能够解决掉一切麻烦!
果然,却见朱元璋和徐达等人交汇了一个眼神,转头看向萧晨。
“莫先生……”
“哦,不知朱将军还有何见教?”
“朱某人有个不情之请……”
“请讲。”
说话间,朱元璋竟然从主位之上,朝着萧晨走来,面色诚恳道:“朱某不才,恳请先生入我军中,愿以军师一职相待。”
“不过今日,恐怕要免不了多些不必要的波折了……”
感受着席间的波谲云诡,萧晨眼神微眯,仿佛早已看透了这一切,心中却是泛起了冷意。
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又如何感受不到对方的忌惮?
虽然不知道几人到底在谋划什么,但萧晨却自信,能够解决掉一切麻烦!
果然,却见朱元璋和徐达等人交汇了一个眼神,转头看向萧晨。
“莫先生……”
“哦,不知朱将军还有何见教?”
“朱某人有个不情之请……”
“请讲。”
一秒記住『三五文学→』为您提供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