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嗣爵的时候自然是需要降等为县侯的。
但是被追封王爵的本人在史书上的描述则为‘世家’而非列传。
像关羽、张飞、诸葛亮这样的功勋老臣,若真的辅助刘氏大汉重塑江山,再造乾坤的话,刘禅也不会吝啬一些王爵。
当然,此事事关重大,刘禅只是心里做个腹稿,还需等待一个时机再将这个想法公之于众。
刘禅是想让诸葛亮再多立功勋的,因为诸葛亮实在是太好用了,六边形战士。
朝廷遇到什么急难险重的任务都可以交给他,根本不用自己太操心,这皇帝当得着实是有些轻松了的。
而且刘禅也不担心对方功劳太大不好赏赐,或者说,朝廷里面这群文武,刘禅都不会怕他们功高难赏。
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活不过自己,而就算有几个能活过自己也不怕。
刘禅想着等自己当三十来年的皇帝后,那时候老刘肯定崩了,自己可以退位做太上皇,为下一代皇帝执掌朝政保驾护航、树立权威并压制群臣。
这样的话,还能给季汉的后世之君立规矩、做榜样。
鼓励他们年龄大了就退休,减少年老昏聩的皇帝败坏王朝气运的概率。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说句不孝顺的话,刘禅相信诸葛丞相肯定是会走在自己前面的。
因此刘禅毫无心理负担的赐予诸葛亮征北将军、幽并大都督一职,并授予他假黄钺之权。
命令他统领幽并两州的所有军政事务,如此一来诸葛亮在朝廷授权方面不比司马懿差。
而面对皇帝赫然降下如此重任,朝中文武百官一阵愕然。
诸葛亮已经贵为丞相,再加上这些实权官职,当真可谓是季汉第一权臣了,万一……
毕竟千人千面,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刘禅那样清楚的知道诸葛亮的忠心可靠的,他们有那样的怀疑也是正常。
不过刘禅自己不担心,颇为熟悉朝廷运作的那些大臣们也不怎么担心。
刘禅是真正的实权君主,他给出去的权力是能够收回来的。
给出去收得回来便是一个君主是否为实权君主的重要标准。
况且,此次出征的十万将士,都毫无疑问的是对朝廷忠心对刘禅忠心的,而统领他们的中高级将领们也都是刘禅的死忠。
刘禅若是插手指挥,无论是将领还是基层官兵,都会优先执行刘禅的命令。
可以说,无论刘禅任命谁来担任出征主帅,他对军队的控制权都不会受到影响。
更何况,包括诸葛亮在内所有将士们的家眷都在后方……
所以刘禅的诏命下达后,群臣虽然有困惑和议论,但是反对的声音倒没有多少。
对于此次主帅的人选群臣也早有猜测,而人选也并不多,毕竟有足够威望和资历统帅这么多骄兵悍将的可不多。
大家普遍认为,主帅候选不是太尉张飞,便是吴懿、赵云,只有少部分人认为会是丞相诸葛亮。
而若是张飞为统帅,无论是威望还是资历都是毋庸置疑的。
而张飞本人大概率是勇帅,因此还需要配备相应的重臣辅助出谋划策。
吴懿、赵云则是因为先前关中之战的时候,刘禅将大军分为五部,二人各为一部统帅,可见重用与信重。
二人都是偏重于执行的偏帅,只要朝廷制定好战略,并且选好辅助人选,担任主帅也没什么大问题。
诸葛亮则是谋帅,个人不会率军冲锋陷阵,但是能够调兵遣将统筹大局,并且指挥兵马多多益善。
刘禅也确实是对这些方面进行过考虑,他和军机台的一众官员们一早就根据收集到的各种情报制定了相当细致的军事计划。
不仅有首选方案,还有好几套备选方案。
出征将领多是能征惯战之将,即便是一些青年将领也是有不少大场面经验的。
全国征调来的粮食也足够十万大军半年之用,更有自己这个皇帝在背后兜底,怎么打都是顺风。
不过,最终刘禅还是认为治理并州比攻打并州更难更重要。
他的目光放得更长远些,他已经不在意这场仗怎么打了,因为胜利是毋庸置疑的。
别人也可做主帅出征,但是能够在战后迅速将并州治理妥当走上正轨的,唯有诸葛亮。
因此他给诸葛亮相当重大的授权,使得他成为此次出征大军当之无愧的统帅,肩负起为朝廷收复并州的重任。
在权力配置方面绝不给诸葛亮造成任何掣肘,让他能够充分施展才华。
尽情发挥自己的智谋与战略才能跟司马懿对垒。
而这一举措更向外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刘禅对诸葛亮有着毫无保留的绝对信任。
这让诸葛亮非常感动,临诏涕零、不知所言。
刘禅凭借着自身的崇高威望以及朝廷的官方认可,要求全体将士务必全力配合诸葛亮的指挥调度。
此时此刻,双方前线的边防军早就已经在刘禅的授意下擦枪走火了。
除了吴懿在黄河上游的尝试,下游的赵云也派出一支人马在河南尹地区做出渡河尝试。
钳制魏军秦朗部,让他无暇支援河东。
当然,秦朗本人其实也没有支援河东的打算,除了正面雒阳的赵云部之外,陕县地带也是需要分兵重点防御的地方。
他麾下那点兵马早已经是分身乏术,尤其是陕县区域河对面出现汉军的迹象的时候,秦朗更是不敢动了。
八月上旬,汉军的准备基本上完成,各地征召的人马也已经纷纷赶赴关中停驻,随时能奔赴前线。
而这个时候,朝廷也已经基本上探明了魏军大部队的分布情况和防守兵力。
于是八月六日,王师誓师出征。
丞相兼征北将军、幽并大都督诸葛亮挂帅,皇帝授予黄越。
关中都督吴懿为副帅,御史大夫孟获为监军。
已故三公糜竺之子糜威,担任虎贲中郎将,率领从中央抽调出来的一千精锐虎贲禁兵,护卫帅帐左右。
姜维统领的四千背嵬军,孟琰、王平分别统领一万无当飞军也已随时可以出击。
征虏将军关兴、讨虏将军张苞、建威将军冯习、护鲜卑校尉高翔、护乌丸校尉句扶、左军督李丰、右军督吴班等一众将领皆帐下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