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出了三角形的犁头,还需要把它给固定到木头上。
犁头后面应该有洞,方便把木头给塞进去。
马林还是使用笨法,把犁头烧红,然后把铁棍给戳进去,制作出一个洞。
犁头会变形。
所以要反复的锻打。
然后把铁棍给取出来。
犁头的末端敲成铁片,更好的包裹木头,也不容易掉落。
怎么对铁块进行塑形?其实只要用小火烧,让铁块保留足够的硬度,敲一下只会发生很小的形变,塑形都会比较容易。只是难以锻造出几何体那种形状。
马林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遇到这种问题。
他以非常笨拙的方式制作了十几个犁头。
形状都很丑。但是都能用。
那么犁头应该怎么装到木犁上呢?
木犁,前面要有棍子用于牵引,后面要有把手供人手扶。
前面那根棍子最好能够有向下弯曲的弧度,这样子牛不会把犁给拉飞,后面的扶手也应该有向下弯曲的弧度,这样子扶着犁的人能够更省力的把它给压下去。
三根木头呈‘上’字形,只是那个短横要拉的比较长而且向下弯,那一竖向后弯,那个短横与下面的横之间再用一根短木棍进行支撑。
四根木头之间的连接都采用卯榫结构,榫头插入洞眼里,用树脂粘起来,再打钉子,保证结实。
他当下就开始制作木犁。
使用的都是又粗又结实的木头。
有铁凿子和更小的挖刀,有线锯,能够把洞眼给打的比较标准,跟榫头能够进行更好的衔接。
动手前便在平地上拿四根木头进行了一番比划。
只需要打眼和制作榫头。
马林把尺寸给加工的比较标准。
最前面那根棍子的榫头还故意从后方扶手上冒出去了一些。
几根棍子都比较粗。非常的结实。
因为它们的形状都不规则,所以确定榫头的位置和朝向的时候他花费了不少力气。
其实做的马虎一点也不是不行。
但是他依照自己所能,还是尽量给做的端正一些,不要歪扭七八的。
花了不少时间制作出第一个木犁。装上犁头。
犁头后面用了一块三角形铁片以把土给分散开。
两个人在前面拉犁,一个人在后面扶着。
有点沉。像是马林在老家拉平板车走泥土路一般沉。
但是可以接受。
他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好了很多。
从前没有工具挖地和犁地,心情非常的差。现在有了铁犁,真是巨大的进步。
只是他这犁制作的实在是粗糙。洞眼一开始都打歪了,不得不把木条给敲进去帮助固定。
不管怎么说,这犁至少是能用的。
如果他把四根棍子都给加工成标准的木条,那么洞眼就比较容易打的方正。
但是他觉得没必要。
春季已经来临。正是犁地的好时节。
他抓紧打造铁犁,找了个人帮忙制作木头架子。
然后让人把犁给送给北方的各个部落。
能送出去多少是多少。
金水村马上就利用木犁犁出了十亩地,用来种植有限的谷子、豆类和野菜。
马林也跟他们说明了,地要施肥,而且要轮休,一年种庄稼,下一年长草,再下一年把草烧了后种庄稼,这样子土地的肥力才足够。
即使用铁器与北方进行了一些交换,他们依然只有二十斤谷子,二十斤豆子,够种四亩地的。
把十亩地犁好,需要三个人花费十来天。所以马林建议六个人动手,用两个犁,总共花费五天。又额外派了四人用锤子去把犁出来的土块进一步敲碎。
因为没有播种机,所以不管谷子还是豆子,都是在地上刨坑,然后种下去的。
他制作了刨地的掘头。如果心里不急的话,种一块地大约一天就能够好。
他们没有农药、化肥。马林觉得一亩地能够收获一百斤谷子就算是不错的了。
两亩多的谷子,也许能够收获两百来斤。
两百来斤的谷子全种下去,能够收获两千斤,大约需要十亩地。
把一千斤用于播种,需要一百亩地,能够收获上万斤。
这是风调雨顺,没有病虫害情况下的产量。
考虑到这个世界的人口如此稀少,他们种植的庄稼不止谷子一种,他们还养羊、猪,压根就不需要种这么多谷子。
三十人,总共种一百亩地,一半谷子,一半豆子,再种植一些果树和蔬菜就行了。
平均一家人种十亩地。
一亩地才长一百斤谷子,收割起来其实也不怎么累,耐心点,别着急,会觉得很轻松。
金水村与紫水村现在因为有铁器,拥有很多便利。
怎么把烧红的铁疙瘩锻造成想要的形状?
把它烧红的时候肯定受热不均,可能会一半通红,另一半还是乌黑的,这样子锻打发红的那部分的形状就比较容易。还可以把烧红的铁疙瘩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冷凝变硬,适可而止,对剩下的部分进行加锻打。
然后就能够打造出棱形的截面来。比如斧子的侧面就可以这样子进行塑形。
犁头也是一回事。
金水村现在拥有足够多的农具和日常用具。
出门狩猎的时候有铁矛、铁刀、铁斧、铁箭头。
虽然不够锋利,但是比起石器强多了。
遗憾的是马林现在并没有找到铜矿石和铁矿石。现在的铁他都是从一种红褐色黏土中用酸液提取出来的,这炼铁成本极为昂贵,但是考虑到现在是原始社会,酸、碱本来都是废物,能够提取铁出来已经算是赚本了。
至于怎么进一步提高炉温以及炼钢,他现在并没有思路。
他现在有更多东西需要制作。
如果他能够快点造出独轮车,商队和旅者出门都会容易很多。
要是有牛车那更好。
问题是,独轮车不好制作。
他只能先尝试想一下法子。
一个能够承重两百斤的车轮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它的辐条应该有多粗?
他的轮圈应该有多粗?
它的横轴应该有多粗?
轮子与轴承之间应该是什么结构的?
他没法使用金属来制作各个部件。
只有木头。
不妨自己动脑子进行思考。
他认为车轮的每根辐条应该至少有一厘米多粗,然后总共应该有二十多条,比如二十四条。它们分成两排,形成两个圆形。
轮圈至少应该有十厘米粗。
轮圈的中心是个圆柱,上面凿有洞,可以容纳二十四根辐条,分为两排,每排十二个,如同时钟的表盘一般。
他是这么想的。
轮圈上也凿出二十四个孔。
问题是,怎么保证轮子的结实呢?
每根辐条两厘米粗是否足够?把它们的数量减少到十六个是否可以?每排八个?
如果这车子上面有三百斤的重物,怎么保证这轮子不损坏呢?尤其是侧向受力的时候不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