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中风(1 / 1)

距离贾敏生子,已经过去三年的时间了,贾敏虽然身体十分健康,却再也没有怀孕。

对此,林如海夫妇虽然略有些失望,却十分知足了,毕竟,他们已经有了一双健康聪明的儿女了。

贾珍是林如海夫妇的大恩人,若非贾珍点醒了两人,只怕两人到现在也不会有后,得知贾珍前往安徽上任要路过金陵,林如海夫妇都十分欢喜,林如海亲自到码头迎接,贾敏则在贾珍一家安顿下来之后,领着一双儿女去去了贾家祖宅,虽然明面上的理由是“拜访兄嫂”,但实际上是去见贾珍的。

贾敏是贾家的姑太太,夫君是应天知府,贾家祖宅的下人都认识她,贾敏很顺利地进了贾家祖宅。

贾敬托病,没有见贾敏,宋氏和贾珍母子得知之后,急忙派人将贾敏迎了进来。

虽然过去了数年的时间,但贾敏却是一点变化也没有,依然雍容典雅,风姿绰约,可见贾敏这几年过得十分滋润。

贾敏膝下有一双儿女,长女乳名“黛玉”,今年五岁了,幼子乳名“药师”,年仅三岁。

黛玉已经懂事了,看上去跟个小大人似得,十分稳重地跟在贾敏身后,药师年纪尚幼,被乳母抱在怀中,却也没有哭闹。

林如海夫妇的相貌都十分出众,林家的两个孩子很好地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长得十分可爱,讨人喜欢。

黛玉领着药师行过礼之后,宋氏将黛玉拉到了怀中,问东问西,黛玉一一答了,思维清晰,口齿伶俐,令宋氏喜欢的不得了,抱着不想松手。

黛玉被宋氏霸占着,贾珍插不上手,便伸手去逗林药师,捏了捏林药师的脸蛋,笑着问道:“药师,你为什么叫‘药师’呀?”

虽然“药师”是个很普通的乳名,但贾珍还是很感兴趣,毕竟,桃花岛主也叫“药师”……

林药师是个早慧的孩子,已经懂事了,伸手攥住了贾珍的手指,叫了一声“大哥哥”,然后答道:“这是我爹我娘给我起的名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药师一边说,一边笑,脸上露出两个酒窝。

贾珍不过是随口一问,抖小孩子玩罢了,贾敏听了,却当真了,笑着答道:“这名字是我们老爷起的,为了好养活。”

“药师,是个好名字”,说着,贾珍伸手接过了药师,掂了掂分量,很沉,笑道:“这孩子可真壮实。”

然后,贾珍转身看向了宋氏怀中黛玉,见黛玉虽然略有些单薄,但面色红润,看上去十分健康,便说道:“两个孩子都很好,姑妈是有福之人。”

贾敏是当母亲的人了,听贾珍夸她的孩子,比夸她还要高兴,用帕子挡着嘴,笑得十分开怀。

黛玉和药师见母亲笑了,也跟着笑了,贾珍见状,也笑了,一时间,屋子里全是欢笑声。

这时,林如海也到了,贾珍有话和林如海说,便和宋氏、贾敏说了一声,出去寻林如海叙旧了。

贾珍和林如海是“忘年交”,自然有许多话要说,两人说了些闲话之后,方才开始说“正事”。

贾珍问林如海道:“姑父在金陵可还顺遂,有需要侄儿做得事吗?”

林如海笑道:“很顺利,我和你们家的关系,天下人都知道,谁也不会不开眼地和我作对的。”

贾珍:“姑父可是在意这个?在侄儿心中,姑父可不是迂腐的人。”

林如海:“这是自然的,否则我也不会来金陵做官,不过是有些感慨罢了。”

贾家名列金陵四大家族之首,是金陵有名的大乡绅,在整个江南都颇有影响力,林如海不姓“贾”,只是贾家的女婿,却也获益良多,旁的官员来金陵之后,定然会受到刁难,想要融进当地的圈子,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仗着贾家的势,林如海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刁难,很顺利地成为了当地特权阶级的一份子,如鱼得水,过得极为滋润,故林如海心中有些感慨罢了。

贾珍对林如海说道:“可是外面有什么风言风语?姑父只要行得正,坐得直,造福一方百姓,何需理会那些乱嚼舌根的人,他们不过是嫉妒罢了。”

林如海说道:“珍儿说得是,既然如此,我正好有一事想和珍儿说,原本写信送到京都,如今正好,珍儿来了金陵。”

贾珍问道:“是什么事?”

却是林如海已经在应天知府的位置上做了数年了,政绩、口碑都不错,林如海想升上一升,毕竟,林如海已经四十多岁了,时间不等人。

贾珍没有和林如海见外,说道:“姑父为做的事,侄儿略有些耳闻,就算咱们不是亲戚,冲姑父做的事,侄儿也要帮上一帮……姑父离京多年,和京中的人缺少往来,这事便交给侄儿吧。”

林如海还是有些基本素质的,给自己求官当,虽然觉得自己是个好官,却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贾珍见状,便不在继续这个话题了,转而夸黛玉懂事,药师有趣。

林如海和妻子一样,听贾珍夸赞他的孩子,嘴上说着谦虚的话,一张老脸笑得跟朵花似得。

贾珍早就知道林如海是个儿女控,见怪不怪。

贾珍留林如海用了饭,亲自将林如海送出了家门,林如海夫妇离开之后,贾珍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了京都,却是帮林如海活动,想要给林如海谋一个三品的实缺,最好还是在江南地区,令贾敏和林家的两个孩子不需要奔波,两家也好有个照应。

贾珍确实是好心,只是,却在阴错阳差之下,将林家绑在了他的战车之上,令林如海不得不跟着他一条路走到黑……

林如海夫妇离开之后,又有许多人前来贾家老宅拜访贾珍,贾珍时间很紧,只见了同列四大家族的史家、薛家的人,然后见了贾家的姻亲故旧,金陵本地的高官。

此时,薛宝钗已经七岁了,贾珍很想见见大名鼎鼎的“宝姐姐”,无奈他和薛家确实不熟,薛家来访时,薛家家主只带来了薛蟠,令贾珍觉得有些遗憾。

之后,贾珍又忙了些私事,见休整得差不多了,便领着家人上路了,前往安徽。

贾珍一行人很顺利地到达了安徽,交割了公务之后,贾珍便开始了他的巡抚生涯,刚刚上任,事务繁多,若是写出来的话,十分无趣,便不在此一一叙述了。

皇太子薨逝之后,朝中的局势便开始变得诡异起来,贾珍手中的权势颇重,又深得皇帝的信任,无论是二皇子,还是三皇子,皇嫡孙——皇太子的嫡长子——身后都势力,都对贾珍有招揽之意。

贾珍无心“拥立之功”,自然不肯踏进“夺嫡”这摊浑水,虽然贾家是上一次“夺嫡之争”的获益者,但贾珍可不敢拿身家性命去赌博。

于是,贾珍便动了谋外任的想法,不仅是想历练自己,还有避开朝堂上的“夺嫡之争”的心思在里面。

按照这个时代的风俗习惯,贾珍外放并不需要带着父母亲人,只是,贾珍此举的目的之一便是“避祸”,自然不能将家人留在京都。

虽然贾蓉是贾珍亲手教导出来的,已经颇为成熟了,而宋氏是贾珍的母亲,十分听贾珍的话,但贾珍还是觉得全部打包带走比较保险,毕竟,安徽地处江南,就算及不上京都,却也十分繁华,不算是蛮荒之地。

至于贾敬,贾珍对他没有感情,他就是一个搭头,若非他留在京都,宋氏不好离开,贾珍不会去管他的。

贾珍好不容易才谋到了外任,自然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数年之内,贾珍没有回京的打算。

只是,贾蓉已经十六岁了,却还没有娶妻,宋氏本来打算在京都诸世家中给贾蓉挑个媳妇的,可却被贾珍外放这件事打乱了阵脚。

于是,贾蓉的婚事便成了一道难题。

贾敬万事不管,宋氏却为此愁坏了。

贾珍本就不愿让贾蓉太早成婚,但不能明说,便将叶晨拿出来当挡箭牌,说道:“叶家有意和咱们家亲上加亲,岳父生前想将蓉儿的表妹许配给蓉儿。”

宋氏道:“你不是不同意吗?”

贾珍说道:“当时两个孩子还小,还看不出来,我便没有答应,想要过几年再说,心中却是觉得这门婚事不错,母亲不也觉得这是一门好亲吗?”

宋氏说道:“只是,亲家走了,叶家的几位姑娘都得守孝,如今才过去不到一年……”

贾珍“想了想”,说道:“蓉儿是小子,倒是不用着急,儿子是真的觉得叶家的姑娘不错,就是在京都中,也是拔尖的……”

然后,贾珍违心地说了一句,“更何况,她还是蓉儿的表妹,亲上加亲,再好不过了。”

贾珍的话,宋氏十分认同,事已至此,宋氏便说道:“就依你,在等上两年吧。”

贾珍是拿叶家当挡箭牌,用来拖延贾蓉的婚期,并非真的认准了叶家的女孩子,便对宋氏说道:“岳父已逝,我也不知道源大哥是怎么想得,母亲还是不要将这事宣扬出去,若是不成,却坏了姑娘家的名声,就不好了。”

宋氏说道:“我明白,你放心吧。”

贾珍一家安顿下来之后,贾珍给贾敬寻了一个道观,将贾敬塞了进去,然后派人盯着贾敬,不让贾敬惹事,之后便开始办公了。

考虑到贾蓉已经十六了,需要历练,而贾蓉还没有娶媳妇,贾珍又不想贾蓉去宠通房丫头——万一弄出一个“真爱”来,贾珍非得呕死不可。

于是,贾珍便将贾蓉当成了一个“壮劳力”来使用,给贾蓉安排了很多事务,令贾蓉忙得脚不沾地,美名其曰“玉不琢不成器”。

这是正经的道理,宋氏虽然心疼孙子,但并没有插手,只是给贾蓉准备了许多补品。

贾蓉这孩子很实在,竟然真的以为他爹是想让他锻炼,拿出吃奶的力气去做事,生怕做不好,让他爹失望,贾蓉忙得筋疲力竭的,自然没有功夫去瞎搞。

更何况,贾珍一直给贾蓉灌输“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的思想,在贾珍的教导下,贾蓉确实长成了一个好孩子,本就没有在婚前乱搞的想法,并且十分瞧不上“迷恋女色”的那种人,贾珍不过是防患于未然罢了。

就这样,贾珍开始了巡抚生涯,贾家的名头在安徽也有些影响力,贾珍本人又有些才干,背后还有皇帝的鼎力支持,贾珍用了两年时间,消除障碍,排除异己,终于在安徽站稳了脚跟,扎下了根。

贾珍读过红楼原著,知道红楼原著中有一位太上皇,经过研究,贾珍觉得当今圣上很有可能就是红楼中的太上皇。

至于下一任皇帝,贾珍知道下一任皇帝在原著中纳了贾元春为妃,所以,应该就是二皇子了,虽然三皇子,皇嫡孙都是嫡出,但他们都比元春小了十岁左右,和贾宝玉差不多大。

当然,皇帝纳了一个比自己大十余岁的妃子,虽然不常见,但也并非没有可能发生。

贾珍虽然觉得自己的推测很靠谱,但依然没有站队的想法,毕竟,这只是一种猜测,贾珍当年还觉得先帝是红楼中的太上皇呢,结果先帝死的十分利索。

事实证明,贾珍这次没有猜错。

因为,就在贾珍坐稳安徽巡抚的位置之后,从京中传来消息,皇帝再一次遇刺了,这次没有沈迅为皇帝挡刀子,皇帝被刺客刺伤了,虽然没有伤及性命,却是受了惊吓,然后,皇帝竟然中风了,并且十分严重,连处理朝政的能力都丧失了。

皇帝不能处理政务,可国家大事又不能没有管理,皇帝只得下诏令二皇子暂理朝政。

然后,有人上书皇帝,建议皇帝册封二皇子为太子,用来稳定民心,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用问,上书的这个人,十有八|九是二皇子的党羽。

只是,事已至此,局势已经明朗了,除非皇帝的病能够立刻好起来,他没有别的选择,三皇子和皇嫡孙都还是孩子,除非皇帝想让国家最高权力长时间地落在外人手中。

据贾珍的了解,这个皇帝的猜忌心极重,所以,贾珍觉得皇帝一定会册封二皇子为皇太子的,只是,贾珍心中的疑问还是没有得到解答。

“皇帝册封儿子为太子,令儿子监国,完全行得通,为何要禅位当太上皇呢?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儿皇帝也是皇帝,真当了太上皇,他就算病好了,也很难夺回权力了,二皇子只要脑袋没有被驴踢了,就不会将到手的权力还给他的父皇了,更何况,二皇子是庶出,还有嫡弟……如果只是太子的话,那皇帝的处境会好上许多。”

贾珍看着京都的方向,眼睛中闪着疑问,“这其中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对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最新小说: 文明重启:我,外挂玩家 李教授的婚后生活 萌妻在上:九爷强势锁婚 美人灼情[快穿] 当真千金手握炮灰剧本 我的美女市长 超级败家子 都市最强妖孽 穿成剑修手刃的白月光 医本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