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藏锦》一经发布,立马引爆网络。
电影里那个为了劝藏族孩子上学而途经数公里,亲自去说服孩子家长的人民女教师感动了无数观影人。
幺幺家乡——云夏村。
云夏的稻子已经收割了,大屏幕在两村之间高高架起,大壮扶着幺幺的阿妈和阿爸坐在了座位上。
“幺幺又走了小半年了吧。”
快要秋末了,这一走,又是三个多月了。
“诶,这次不知道拍了个啥。”
阿爸面色严肃,但一双眸子还是掩不住好奇。
“幺幺打电话回来说反响很好又,有大公司准备买下来呢。”
幺幺的阿妈拍了拍孩子她爸的胳膊:“真的是越来越好了,就是要有个男朋友……”
“诶,说什么呢,电影开始了,看吧。”
阿爸朝大壮那边使了个眼神,制止了幺幺阿妈的话。
“嗯嗯是,看电影吧。”
大壮乐呵呵地咧嘴,晚风从稻田那边吹过来,带着些秋末的稻穗香和冬初的寒意凉。
但是大壮心里是开心的。
为幺幺开心。
她能一步步朝着她的梦想前进,他觉得值得。
比一辈子困在这小山村里值得多了。
电影开始,是一个鼻尖冻得通红的年轻女人在攀陡坡。
风雪肆虐,用来防滑的树枝也脆生生被折断,年轻女人一下子从山坡上滚了下来,昏迷了。
场景黑了几秒,再转,便是女子的视线,从模糊到清晰。
穿着藏族旗袍的男子说着磕磕绊绊的汉语,大致意思不过——
腿冻坏了,要坐一段时间轮椅。
冰冻加上骨折,短时间好不了,还可能留下永久病根。
而这位年轻女子,是在去劝学生回来上学的路上摔得。
她来雪区支教三年,见过太多孩子因为家长不支持就辍学,去干农活,去放牛养家。
有的是真穷,家里没劳动力,但有些却还是家长观念原因。
而她要做的,就是在每一个孩子无故不来时,去挨个询问原因并且劝他们回来。
不读书,不说怎么摆脱贫困,就连走出去的能力都没有。
不认识汉字,在外面寸步难行。
不会读写说,连以后家乡搞旅游开发都没办法介绍自己家的美。
而归易饰演的这个孩子,就是被辍学的学生之一——桑乐。
“那我现在能走吗?”
女教师耿锦锦垂目看了眼自己的腿。
因为室内的暖气,腿已经渐渐有了温度,但是知觉还是迟钝的,感觉像是麻痹了一样。
“不能了。”
不能了,是现在不能,还是永远都不能了呢。
她躺在床边,看着外面呼啸着裹挟着暴雪的风,喃喃:“可我的学生,还没到齐呢。”
时间一晃而过,一个多月后,耿锦锦还坐在轮椅上。
“小锦老师,外面好像有人?”
耿锦锦教语文,也教英语。
出事后的一周,她顾不得调养,就去了学生桑乐的家。
但是却被告知没有办法继续读了。
家长既不愿意继续供着又是真的没钱了。
桑乐去帮别人放牛,一天还能净赚三十块。
他父母妥协了。
桑乐也同意了。
再没有什么比拉一个自愿沉沦的人更难了,在那样一个已经是寸步难行的泥坑里。
耿锦锦沉默了。
“你别再来了,我真读不起了。”
在她第五次去桑乐家打算自己出钱供他读书的时候,桑乐冷漠地扫了眼耿锦锦的腿,出口伤人。
“哦,好吧。”
她转着轮椅出门。
如此,一过又是半月。
西藏的冬天来的早,时间也长。
她感觉到教室里的暖气火炉根本不够,她感觉到撤骨的寒冷,冷的她心尖发凉。
“桑乐真棒,你一定可以考到县高中的!”
阿里学校老师少,学生也不多,能出一个县高中的苗子,是值得每一个当老师的兴奋的事。
从前,耿锦锦也是拼了命地教他。
什么都教。
但是却独独忘记了,教他热爱学习。
“老师去看看。”
被学生叫醒,耿锦锦眨了下眼回过神,放下语文书,她开口:“你们先自己读一下课文,我等下回来抽读。”
还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字也不认识。
听到这话,害怕地抓紧读起书来。
“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
耿锦锦摇着轮椅出了教室门,冷风直钻进毯子里,吹到她的腿上,她也无知无觉。
前几天,医生告诉她,她的腿可能永远恢复不了了。
教室外面没有人,只有几排深浅不一的脚印显示着刚才确实有人来过。
教室里,一年级的小朋友在“鱼儿”后面这个字这里卡了半天壳。
“一哦有?”
耿锦锦回头:“you,游,二声。”
“鱼儿游。”
她轻柔地重复。
小朋友们跟:“鱼儿游。”
“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耿锦锦关好门,听见小朋友问:“老师,禾苗是什么苗?”
“鱼米是什么米?”
“竹排又是什么?”
一墙之隔的桑乐咬着手背,眼睛通红。
江南啊,那是小锦老师的家乡啊。